新闻中心
主流SMT貼片元器件間距設計的主要依據是什麽
2024-06-28
SMT貼片加工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不斷往高精密、細間距的方向發展,貼片元器件的最小間距設計可以直觀的看出SMT加工廠家的加工工藝是否完善、加工能力是否令人放心,而SMT貼片加工元器件的最小間距設計需要能夠保證PCBA焊盤間不易短接並且還要考慮元件的可維護性。目前smt行業主流的元器件有0201、0402、0603、0805的,當然在消費類行業中也大批量運用了01005元器件,做為貼片加工廠中打交道最多的器件,肯定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上述元器件的型號,但是不壹定所有人都知道元器件間距設計的依據是什麽?今天就給大家梳理匯總下:
粗略的依據有以下這些:
(1)元器件設計要根據鋼網擴口的需要,主要涉及那些引腳共面性比較差的元器件,如變壓器。
(2)貼片焊接間距的最佳冗余度。這個冗余度不單單是指貼片機的焊接時的間距,也需要考慮不良品的返修,如BGA返修、手工焊接、通電測試、ICT測試等都需要相應設備輔助,這些輔助設備正常使用也需要操作空間。
(3)貼片加工質量管控的需要。目前smt貼片都是需要錫膏+貼片膠來焊接,如果PCB基板尺寸比較小,元器件比較密集的pcba,留給錫膏印刷的空間就非常小,如果PCB焊盤不伸出元器件封裝體,就會使焊膏沿著元器件端焊接面向上爬,在貼片機吸嘴貼裝時元器件越薄越容易出現橋連的不良問題。
除了以上的,還可以參考下面的這些依據:
一、相關因素
1、元器件外形尺寸的公差,元器件釋放的熱量。
2、貼片機的轉動精度和定位精度。
3、布線設計所需空間。
4、焊接工藝性和焊點肉眼可測試性。
5、SMT自動貼片機所需間隙。
6、測試夾具。
7、組裝和返修所需空間。
二、壹般最小間距
1、SMT貼片片狀元器件之間, SOT之間, SOIC與片狀元件之間為1.25mm。
2、SOIC之間, SOIC與QFP之間為2mm。
3、PLCC與片狀元器件、SOIC、QFP之間為2.5mm
4、PLCC之間為4mm
5、設計PLCC插座時應註意留出PLCC插座的尺寸(PLCC的引腳在插座的底部內側)。
三、SMC抖SMD與通孔元器件之間的最小間距
混合smt貼片時, SMC抖SMD與通孔元件之間的最小間距是根據通孔元件的封裝尺寸來確定的。主要考慮封裝體的形狀和元件體高度,插裝元件和片狀元件之間的
最小距離壹般為1.27mm以上。
四、高密度PCBA組裝的焊盤間距
目前, 0201的PCBA焊盤間距壹般為0.15mm,最小間距為0.10mm; 01005的最小間距為0.08mm,這種封裝的體積都是非常小,好處就是為了提高PCBA加工的密度,這樣就容易獲得整體工藝在體積上的最優。
粗略的依據有以下這些:
(1)元器件設計要根據鋼網擴口的需要,主要涉及那些引腳共面性比較差的元器件,如變壓器。
(2)貼片焊接間距的最佳冗余度。這個冗余度不單單是指貼片機的焊接時的間距,也需要考慮不良品的返修,如BGA返修、手工焊接、通電測試、ICT測試等都需要相應設備輔助,這些輔助設備正常使用也需要操作空間。
(3)貼片加工質量管控的需要。目前smt貼片都是需要錫膏+貼片膠來焊接,如果PCB基板尺寸比較小,元器件比較密集的pcba,留給錫膏印刷的空間就非常小,如果PCB焊盤不伸出元器件封裝體,就會使焊膏沿著元器件端焊接面向上爬,在貼片機吸嘴貼裝時元器件越薄越容易出現橋連的不良問題。
除了以上的,還可以參考下面的這些依據:
一、相關因素
1、元器件外形尺寸的公差,元器件釋放的熱量。
2、貼片機的轉動精度和定位精度。
3、布線設計所需空間。
4、焊接工藝性和焊點肉眼可測試性。
5、SMT自動貼片機所需間隙。
6、測試夾具。
7、組裝和返修所需空間。
二、壹般最小間距
1、SMT貼片片狀元器件之間, SOT之間, SOIC與片狀元件之間為1.25mm。
2、SOIC之間, SOIC與QFP之間為2mm。
3、PLCC與片狀元器件、SOIC、QFP之間為2.5mm
4、PLCC之間為4mm
5、設計PLCC插座時應註意留出PLCC插座的尺寸(PLCC的引腳在插座的底部內側)。
三、SMC抖SMD與通孔元器件之間的最小間距
混合smt貼片時, SMC抖SMD與通孔元件之間的最小間距是根據通孔元件的封裝尺寸來確定的。主要考慮封裝體的形狀和元件體高度,插裝元件和片狀元件之間的
最小距離壹般為1.27mm以上。
四、高密度PCBA組裝的焊盤間距
目前, 0201的PCBA焊盤間距壹般為0.15mm,最小間距為0.10mm; 01005的最小間距為0.08mm,這種封裝的體積都是非常小,好處就是為了提高PCBA加工的密度,這樣就容易獲得整體工藝在體積上的最優。



SMT知識庫